2025,我们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
全球经济重构、国际贸易格局变迁、技术革命风起云涌——三大变革洪流交汇于此,正在重塑我们熟悉的商业世界,创造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危险的莫过于:未知的机会被视而不见,看见的机会被轻视低估,理解的机会被延误行动,最终只剩下追悔莫及的'来不及'。2025年,唯有洞察先机,方能在变革中抢占先机。
研读今年两会政策与各行业领袖的深度解析,一个显著的共识已然形成:'人工智能'与'出海' 这两个关键词已成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双擎引擎。从政府工作报告到行业前沿分析,从企业战略调整到投资布局转向,这两大趋势的交织融合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商业赛道。
当AI为企业出海赋能,当国际化为AI应用提供广阔舞台,谁能在这双轮驱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025年全国两会释放的政策信号格外清晰: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被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同时,在内需承压背景下,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正如两会期间一位经济学家所指出的:"当前我国制造业产值已占全球1/3,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下一阶段需要从单纯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慧'转型,这离不开全球视野和国际化布局。"
数据显示,中国出口贸易份额从1978年的0.7%提升至2023年的14.2%,产品结构也从"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向"新三样"(电动车、储能、光伏)升级。这一背景下,官方发布的"AI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和"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共同构成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图。
为何手握资本技术,却摸不透欧洲市场的暗流?
传统广交会模式落幕,数字化红海厮杀未休。
真正能将品牌嵌入欧洲腹地的钥匙,藏在政商精英的晚宴举杯中,在仓储巨头的转型实战里,在欧盟财税落地的一线解读间。
一位参加两会的企业家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困境:"当国内14亿人口市场竞争激烈,而欧洲等全球82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又难以有效进入时,企业该如何突围?"传统的展会模式和数字化渠道已难以深入欧洲腹地,真正的突破需要建立基于深度理解和信任的本地化网络。
2025年,AI超级应用元年的到来已成业内共识。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支持大型AI模型应用和发展",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AI实践热潮。一位两会代表在公开演讲中指出:"中国行业大模型将扎根在每一个细分产业里,成为中国在产业层面上跟美国竞争的最重要的差异化路径之一。"
AI对制造业的重塑已显现成效,平均可降低成本15%,提升医疗诊断准确率至95%,增强跨境电商营销效果30%。这些优势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一位科技部门负责人所言:"真正的AI原住民不是Z世代,而是那些率先使用AI工具的人。" 对企业而言,谁能率先将AI融入国际业务,谁就能在全球竞争中占得先机。
正如出海专家指出的:"中国企业的出海不再是一次野蛮创业,而是需要理性、建设性、避险性。"这种理性的出海,需要系统性的市场洞察和实战经验。
在这一背景下,"2025东欧&法国高端研学营"应运而生,为中国企业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深度体验欧洲市场、获取一手商业情报的独特平台。这不是传统的考察团或旅游团,而是一个战略补给站,通过实地考察、高端对接和深度交流,帮助企业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欧洲市场。
【重磅卖点:为什么值得企业家All in?】
——1. 顶级人脉"直通车"
✅ 每日精准撮合:50+驻欧中企掌门人商务晚宴,15场工厂/律所/商超实地洽谈,跨境圈层一步到位。
✅ 欧盟议价权掌控:匈牙利华人总商会/丽水商会+法国设计教父(前爱马仕设计师)双线资源加持。
—— 2. 实战赋能"避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