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榆中县人民法院贡井法庭前往辖区乡政府,对10起村委会拖欠工程款的小额诉讼案件开展巡回审判,从起诉到开庭不到10天,3小时庭审当庭判决9案、调解撤诉1案,当事人均表示服判息诉。这场开在群众“家门口”的巡回审判,生动诠释了贡井法庭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实效,实现了“让法官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更把透明的司法与鲜活的法治课堂带进了乡村。
“三提前”:前端发力,让正义提速
2020年,原告马某承接了10个村委会的旧房拆除工程,工程完工后,部分村委会因资金周转和合同问题未付工程款。马某多次协商未果遂向法庭提起诉讼。收到起诉状后,贡井法庭以“三提前”工作法快速处理:预防在前,依托“法官进网格”提前介入摸排,深入乡村核查事实、送达文书;调解优先,立案当日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力争实质化解;速裁兜底:调解不成,根据案件情况立即转入小额诉讼程序,合并审理、巡回开庭。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司法工作的靶心。”贡井法庭庭长表示。针对此类小额涉众纠纷,贡井法庭构建“快立、快审、快结”通道,合并同类案件、简化审理流程,直击“委托关系、工程验收、欠款事实”核心争议。从立案到宣判全程仅用10天,让公平正义跑出为民“加速度”。
“三就地”:下沉服务,把法庭搬到“家门口”
为最大程度减轻群众诉累,贡井法庭以“就地受理、就地开庭、就地化解”的“三就地”模式将便民承诺落到实处:在乡司法所设立便民服务点,实现“家门口”提交材料;把审判席直接设在纠纷发生地,免去当事人奔波之苦;邀请司法所工作人员参与调解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庭审现场虽陈设简单,但国徽高悬,法庭庄严。“巡回审理”的横幅下,法官遵循小额诉讼程序,聚焦争议焦点高效审理,通过“零距离”司法,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三延伸”:深耕治理,写好法治“后半篇”
庭审结束,法官的“法治微课堂”继续开讲。紧扣刚审结的鲜活案例,法官向在场的乡村干部、群众深入浅出解读《民法典》合同编及侵权编相关规定,强调“诚信履约”要义,用这起“身边案”讲透“法理情”,并发放普法宣传单百余份。“法官用身边事讲法条,我们听得懂、记得住!”一名村干部表示。
为持续做好司法服务“后半篇文章”,贡井法庭以“三延伸”机制巩固成效:送法下乡让法律知识走进农家,以案释法通过法治座谈会助力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司法建议针对性解决村级工程合同签订、验收支付等常见纠纷隐患。“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方”,每一次巡回审判都成为流动的法治宣传站,在乡村厚植“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沃土。
从“三提前”前端预警介入,到“三就地”中端高效解纷,再到“三延伸”后端治理赋能,榆中县人民法院贡井法庭切实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落到实处。榆中县人民法院贡井法庭将持续深化“法庭+乡村”联动共治,让司法服务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以法治力量筑牢善治根基,绘就司法为民的温暖画卷。(榆中县法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