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农事正忙。沉睡一冬的沃野逐渐热闹起来,农民们开启了“春忙”模式,翻耕土地、备种备肥、检修农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田间地头里随处可见一派“闹春”的繁忙景象。
连日来,沙海镇沙海村村民王顺一直忙着平田整地。“镇政府帮助协调贷款,还联络组织统一采购农资,优选品种,高产风险还低。一定好好干,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今年,王顺计划种植55亩小麦、14亩玉米,这几天正在抢抓农时进行耕种。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杭锦后旗早部署、早落实,细化落实粮食生产任务,从物资储备、技术指导、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开好头、起好步。
杭锦后旗抢抓农时紧锣密鼓开展春播生产(蔺鑫 摄)
三道桥镇黎一村小麦连片种植区,机声隆隆,一台台耙耱保墒压实机正开足马力往来作业。十余台播种机有序耕种,一粒粒小麦种子精准播撒入土,仿佛埋下了新一年丰收的希望。
黎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鹏龙在现场仔细检查播种深度、间距以及种子和肥料的配比情况,确保播种质量。“补贴高了,种粮底气更足了。合作社计划种植小麦4000亩,每亩可补贴500元。现在磙耙保墒基本完成,争取在春分之前都种进去。”郭鹏龙介绍说。
农民将小麦种子加入播种机(蔺鑫 摄)
粮食补贴提高,给种粮农民增加更多信心。“300亩以下零散单种小麦以及连片种植3000亩以下,每亩提高50元,连片种植3000亩以上,每亩提高100元。”农牧和科技局种植业股股长李有良介绍说。
为了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杭锦后旗在春节前就印发《杭锦后旗2025年小麦种植补贴意见》,明确补贴对象、内容及标准,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鼓励面粉加工企业提前落实订单,科学确定订单价格,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同时,各镇、村组以及农业部门大力宣传粮食种植、节水控水等政策措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保障春耕,农资先行。杭锦后旗科学研判春耕生产农资供给和需求,备足农业生产所需物资。据统计,目前已储备小麦种子约550万斤,玉米种子约240万斤,向日葵种子约40万斤。全年各类化肥需求量约8.8万吨,现已储备30%左右,完全满足春播用量。全年约需地膜4000吨,推广厚地膜66万亩和降解地膜10万亩共2500吨已全部生产到位。
备战春耕,技术培训少不了。双庙镇新建村粮食任务落实技术培训会上小麦干种湿出技术引发了关注。磙耙平整地势平整度误差需控制在10公分以内,推荐使用小流量贴片滴灌带,每亩地种子用量不超过26公斤,实施“两减一增三喷”技术,按照生长周期定时精确管理,以达到高产目标。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兼正高级农艺师赵强一边演示具体操作流程,一边分享种植过程中各类问题和解决方法。现场还设置了问答环节,通过交流互动提高种植技能。
粮食任务落实技术培训现场(周蓉 摄)
春耕之际,农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宣传推广各项先进适用技术。种植管理期技术人员定期上门,面对面指导土壤配方施肥、播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做到科技到户,良种良法良机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确保土地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为接续丰收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