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考还有2个多月,考前压力和紧迫感也随之而来。初三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情感陪伴?助力孩子高效冲刺中考?近日,拥有29年中考冲刺辅导经验的江苏省心理教育名师、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心理教研员芦芳给出了答案。
告别“过度关注、家庭冲突和不停唠叨”现象
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保持孩子的情绪稳定?芦芳老师结合中考生家庭常见的三种典型现象指出:家长在陪伴孩子过程中,既不要不停地督促也不要过度关注孩子,否则都会让孩子感到压力。比如在吃饭时,家长会对家庭其他成员说:“这些你们都不要吃,给孩子吃”……这也是家长在言行中传递了焦虑情绪,孩子容易产生压力,导致动作变形,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现象。
芦芳老师接触的中考生家庭中,还有种常见焦虑现象就是家庭成员因婆媳关系、经济情况等小事而产生激烈的冲突,造成家庭氛围有重大变动。“家庭冲突也容易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进而影响成绩。”芦芳表示。
“其他事情不用做,你去学习就好。”“你不学也没关系,劳逸结合哦?”“你不要紧张哦?考得好不好都没有关系!”……家长在和孩子的交往中,经常会出现“不停唠叨”的问题。这样也容易导致家长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正确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多微笑、多拥抱,中考生家长要用平常心、常态化的方式对待孩子们。”芦芳老师指出。中考前冲刺期,家长告别“过度关注、家庭冲突和不停唠叨”等焦虑现象,保持孩子情绪稳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成绩稳步提升。
中考前,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实际的帮助
中考前,家长能做些什么?“中考前,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实际的衣食住行帮助。”芦芳老师从时间管理、后勤保障、饮食习惯及考前准备几个方面给家长们提供了专业建议。
在时间管理方面,家长在遇到孩子晚睡现象时,可以温柔地提前提醒孩子早点休息。第二天早晨,家长可以提前10—20分钟用拉开窗帘、打开音乐等方式提醒孩子早起,协助孩子完成时间管理,保证休息。
家长还可以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帮助孩子减少日常琐事的压力,有助于孩子情绪稳定和学习成绩提升。家长可以帮孩子将每门学科资料整理分类,方便孩子复习使用。家长还可以帮孩子整理错题本、多买一套学习用品、开窗通风、换洗床上用品甚至看护宠物等。考前不要突然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
所有的服务都要渗透心理的技巧,包括耐心地听孩子说,好好地安抚孩子,正面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给孩子安全感。比如孩子担心考不好怎么办时,家长可以回答:“不管考得怎样,我们都会为你骄傲。”“我们不和别人比,你只管努力,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不会怪你。”
中考前和中考期间,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中考前,家长可以帮孩子提前勘查考试地点,计算路上时间;尊重孩子意见,孩子同意的话可以买“加油旗袍”,如不同意就不要特意准备,防止给孩子造成压力;考前家长可以委婉地帮孩子检查考试用品、准考证等考试用品,建议采取孩子确认一遍、爸爸妈妈各自再确认一遍的方式;考完后,家长不要问孩子考试情况;如果孩子出现复习效率低下等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关注到孩子的情绪问题,必要时寻求老师、专业心理老师帮助等。
“中考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如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的一次考验。中考之前,每个考生不仅需要知识的准备、能力的训练,更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减少考前焦虑,提高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芦芳老师希望,每个家长和中考生一条心,同呼吸、共奋斗,最终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