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以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决定对印度加征 25% 的关税,20天后正式生效。
这段时间以来,特朗普一直揪着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问题不放,态度强硬。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中国并未展现出如此咄咄逼人的姿态,反而与中国达成共识,将双方互相加征关税的计划推迟了90天。
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让一直听话的印度感到格外不平衡,印度媒体上涌现出大量对美国及特朗普的抱怨。
当然,普通网民的情绪发泄或许不必过多关注,但除此之外,一些印度精英阶层的相关言论,其实很值得美国人静下心来好好想想!
朋友的刀,总是最突然
就在前一天,印度的国安顾问多瓦尔还在莫斯科,和俄罗斯人热络地讨论着能源合作。
谁能想到,24小时不到,华盛顿的“惩罚”就从天而降,而且只给了20天的缓冲期!
特朗普的地缘政治棋盘上,印度14亿人的能源安全,似乎连一个角落都算不上,只是可以随时被丢弃的筹码。
印度媒体的热议中,一位名叫坎瓦尔·西巴尔的老牌外交官猛烈批评美国对印度的政策。他当过外交秘书,也做过驻俄罗斯和法国的大使。
他没有愤怒咆哮,而是冷静地在社交媒体上,向白宫抛出了三个直击灵魂的问题。这既是质问,也是一个大国最后的体面。
你家着火,为何要拆我的房子?
西巴尔的第一个问题,印度买俄罗斯石油,和美国惩罚印度所有出口商品,这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西巴尔一针见血:风马牛不相及。
美国的关税大棒不偏不倚,精准地砸向了印度制造的每一个品类,从纺织品到汽车零件,难道这些东西里也都浸透了俄罗斯的原油吗?
在一个职业外交官眼里,这根本不是什么外交策略,而是蛮不讲理的霸凌!
这种霸凌背后,是印度无法言说的苦衷。
自俄乌冲突以来,印度大规模采购俄油,不是为了在地缘政治上站队,而是纯粹的生存需要。
一方面,打折的俄油实在太香了,能帮印度省下大笔外汇。
另一方面,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硫含量和密度,简直是为印度那些老旧的炼油厂量身定做,换别家的油,设备都得大改。
到了2025年上半年,印度每天要从俄罗斯进口175万桶原油。
这哪里是普通的贸易,这分明是一条维系工业运转和民生稳定的生命线。
切断它,印度经济将瞬间休克。就像印度媒体愤怒地评论:“我们14亿人的锅炉,不是给你美国当武器使的!”
“拳头”直挥盟友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两年前,对于印度买俄油这件事,美国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地里默许。
因为印度的“扫货”,在客观上吸收了市场上多余的俄油,反而帮助稳定了全球油价,对美国抑制通胀有利。
可特朗普一上台,曾经的默许就翻脸不认账,变成了“资助俄罗斯战争机器”的滔天大罪!
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态度,引出了西巴尔的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更加辛辣:
“如果美国真的那么心疼乌克兰人的遭遇,为何不拿出点勇气,直接派兵去莫斯科,用军事手段结束这场杀戮?既然你们不敢直面俄罗斯的锋芒,又凭什么踩在印度的肩膀上,去放你们的冷枪?”
这个问题,彻底撕下了美国那身“正义”的戏服。
在全球所有的冲突里,美国都习惯了自己站在幕后,让别人冲在前面。它提供武器,它施加制裁,它拱火挑拨,但永远不愿让自己流一滴血,不愿让自己的本土承担一丁点代价。
更让印度憋屈的,是这种压力之下的“选择性执法”。
印度另一位外交官萨赫德夫也公开指出,隔壁的中国同样在大量进口俄油,为什么安然无恙?
特朗普心里跟明镜似的:对中国下重手,会崩掉自己的牙。对欧洲盟友下手,会引发内部分裂。算来算去,只有印度这个所谓的“盟友”,看起来最“好欺负”。
打人可以,但别打脸!
这种区别对待,让印度精英层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骨子里的屈辱。
这不再是利益分歧,而是赤裸裸的羞辱。这也正是西巴-尔第三个问题的核心:特朗普阁下,你为什么要用如此粗鄙无礼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贬低印度?
就在不久前,特朗普公开嘲讽印度是“死亡经济体”。
转头,他又兴高采烈地和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签署能源协议,还轻佻地对着镜头调侃:“说不定你们将来还能把油卖给印度。”
这种公然嘲笑,无异于在印度举国上下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瞬间点燃了整个舆论场。
社交媒体上,“BoycottAmerica”(抵制美国)的标签被顶上热搜,民众的怒火和精英的质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压力,迫使新德里必须做出最强硬的回应。
印度外交部一改往日的温和,连用三个“不”字痛斥美方行为“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并且罕见地撂下狠话:“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一记耳光,扇醒了一个大国
话音未落,新德里已经动了起来。
一套极为务实的“双轨外交”立刻启动:一边,在舆论场上火力全开,把美国的虚伪和霸道骂了个底朝天。
另一边,国安顾问多瓦尔再次紧急飞往莫斯科,这次不是去谈合作,而是去加速合作,争取从俄国人那里拿到更低的折扣,抱得更紧。
克里姆林宫也心领神会,立刻高调声援,称主权国家有权自主选择伙伴,不接受任何胁迫。
北京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急于站队。但通过印度的遭遇,中国更加看清了一个事实:所谓美国的同盟体系,不过是一张用短期利益黏合起来的纸,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信任更是无从谈起。
结语:
特朗普那根原本想敲打印度、威慑俄罗斯的关税大棒,最终却打歪了。它不仅没能让印度屈服,反而意外地把它彻底推向了另一边。
当坎瓦尔·西巴尔这样的外交精英站出来,向世界发出那三声质问时,人们听到的,不仅是对特朗普政府的高度质疑!
更像是一个长期任人摆布的大国,在被狠狠羞辱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亲手掀翻这张棋盘的宣告!
参考资料:
《“特朗普拿印度泻火,别指望莫迪对付中国了” 》观察者网
《印媒: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