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之后,宏观层面力促消费再出新政策。
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这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其中,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助于为相关经营主体提供更多支持,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利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在一系列增量政策措施推动下,国内消费市场回升向好,但恢复态势并不稳固,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仍然较为疲软。数据显示,二季度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达21.18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慢于整体贷款增速。
这次贴息政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作为财政和金融政策协同联动的重要方式,贴息政策有着独特优势,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还可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和撬动作用。
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涉及财政、金融、商务等多个部门。接下来,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尽快确定政策细则和实施路线。应抓好贴息政策的落地实施,加强部门协同,简化办理手续,同时严格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银行机构要精准对接需求,扩大政策覆盖面,明确贴息后利率、额度等,简化申请流程,降低居民获得信贷的门槛;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主动摸清融资需求,提供贷款支持等,将惠企利民的好政策落到实处。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