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动态首页 最新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一刀切不掉助贷“24%+”的麻烦
2025-08-06 14:52

撰文|周公子

编辑|周大富

近期,助贷“新规”落地迈入倒计时。

行业最大的焦虑,莫过于年化利率超过24%的业务整改会不会遭遇“一刀切”。

与此同时,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开展年化超24%(下简称“24%+”)的业务,讨论喧嚣尘上。

先不下结论。

如果直接问会不会被“一刀切”难有答案,不妨试试反过来想,如果“一刀切”真的到来,助贷行业和信贷消费者可能都会经历什么?

想明白了,或许就有答案了。

从体量上来看,整个助贷行业的规模都不大,24%+业务体量就更小了。尤其是在2020年《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发后,头部助贷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在多轮窗口指导下,都已在持续压降24%+的业务占比。

根据中银协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末,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分别为1.38万亿和1.35万亿。

而就头部助贷平台来看,在贷规模超千亿的不足10家,算上超500亿的也就12家左右。如果说,助贷行业也是万亿级市场,相当一部分还与消费金融公司有合作,规模统计或存在重叠交叉。

因此,对比信用卡约22.90万亿的市场规模,助贷及消金公司的规模确实不大。即便是两个细分领域合并粗略计算,行业规模可能也仅2万多亿(仅约为信用卡的十分之一),且头部集中效应明显,而24%+业务主要集中在腰尾部平台。

显而易见,24%+业务即使被“一刀切”,放在整个消费信贷行业中看,规模和占比都是影响较小的。

但一个不可置否的现实是,信贷业务是分层的。

24%+业务本属次级客群,如果都能从银行轻易获得信贷服务,助贷行业可能在当初就已没有诞生的土壤。

虽说这部分客群的需求是信贷,而非24%+的信贷,但如果平台要商业可持续服务这部分客群,就不得不考虑用较高利率覆盖高风险。

那么,如果24%+的业务骤然被“一刀切”,这部分需求将涌向何方?

众所周知,监管新规划定利率红线的初衷,是保护消费者。但若“24%+”业务骤然被“一刀切”掐断,这部分借款需求却不会忽然消失,势必有部分或将“暗涌”至民间借贷等渠道,借款人的权益可能更难得到保障。

上述已提及,从商业可持续的经营情况看,“24%+”是信贷业务中的次级客群,年化低于“24%+”对于平台经营而言,这部分客群的收益难以覆盖风险。

若综合成本上限“一刀切”锁定在24%,要维持盈亏平衡,平台需要将坏账率控制在8%以下。但现实是,部分高风险客群的坏账率早已高于15%(不同平台数据可能存在差异)。

要么提高准入门槛筛掉这部分客群,要么通过其他方式变相收费——这就是困境的症结所在。

因此,如果真“一刀切”,这部分客群很可能会被业务相对规范的头部平台们放弃,而当这部分需求“涌向”透明度更低的民间借贷,会发生什么?

显而易见,曾经民间借贷的诸多乱象,可能都会发生。

比如,超高利率、暴力催收。

而这些,都是借贷行业一直致力解决的乱象,又可能回到了原点。这,不仅不利于信贷行业的有序发展,更不利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也不利于社会的长足稳定发展。

与上述信贷需求转移“暗涌”既相互关联又更为困扰的问题,是警惕“逃废债”愈演愈烈。

昔日P2P业务清退的“后遗症”仍历历在目:逃废债群体组织化、反催收产业链壮大,甚至衍生出专门教唆借款人赖账的灰色行业。

如果“24%+”业务真要“一刀切”,原本已经让行业身心俱疲的“逃废债”黑灰产大概率会愈演愈烈。

要知道,当前助贷用户中多头借贷比例较高,面临“借新还旧”的客群不在少数,一旦“24%+”业务“一刀切”,这部分借款人的需求若不能被其他渠道(比如民间借贷)及时承接,原本脆弱的现金流会不会断裂,因而更容易向“逃废债”的队伍靠拢?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心存侥幸的老赖,在操作“逃废债”时可不会管你是什么机构主体,无论是助贷,还是银行、消金公司,在他们眼里都一样。

近几年来,“逃废债”影响的已远不仅仅是助贷平台,同样也影响着银行、消费金融等资金方的贷后管理和风控指标,是关乎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因此,“一刀切”后续可能面临的“逃废债”愈演愈烈隐患,或许比信贷需求“暗涌”向更不透明的市场还教人头痛。

再结合24%+业务实际规模占比较小来看,或许该审慎衡量,“一刀切”24%+业务带来的积极影响,能否真的利大于弊。

当然,这也绝非是对24%+业务放任不管的理由。只是,比起“一刀切”,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如果暂时没有,是否有合理的过渡期限“边走边看”?

对行业而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也该在持续的整治中寻找新的平衡——既要商业可持续,又要更普惠更透明。

对监管而言,既不能放任市场变相加息,还有需避免“一刀切”可能引发的动荡和隐患。

因此,比起“一刀”切掉24%业务,如何监督行业寻找商业可持续、风险又可控的新平衡,才是更利于长足稳健发展的关键。

说到底,值得争论的不是简单划一条红线,而是兼顾金融健康、商业可持续与社会公平的可能三角。

最新文章
巴菲特清仓清在了最低点:美航空业复苏股票大涨
记者 陈晓双全球民航业正在加速恢复。据CNBC近日消息,美国航空计划于7月恢复55%的国内航班,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美国航空的航班数量仅为去年的20%。美国航空航线网络战略高级副总裁Vasu Raja表示:“我们注意到国内航线市场正在稳定增长,
历史碎片里探寻唐朝娱乐盛世(组图)
《唐代教坊考》作者王立唐李寿墓乐舞壁画  传统汉族音乐在唐代达到巅峰,这缘于唐朝从皇帝到百姓“自上而下”对音乐的喜欢。这种情形不仅正史里有记载,大量的诗词歌赋里也都有他们欢娱的身影。在唐代,音乐才能高的人会受到皇帝的重视,
青海省检察机关推动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情况的通报
自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建立以来,全省各级检察、监委、公安、教育、民政、司法行政、卫生健康、团委、妇联等部门和组织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配合协作,合力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一些难以发现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通过强制报告制
股市播报 | 港股收评:恒生科技指数涨2.54%,影视股震荡调整
16:10 港股收评:恒生科技指数涨2.54%,机器人、汽车等概念走强,影视股震荡调整恒生指数收涨1.59%,恒生科技指数收涨2.54%。板块方面,机器人、汽车、稀土、互联网医疗、智能驾驶、云计算、光伏太阳能等行业或概念涨幅居前。影视、教育、S
《明末:渊虚之羽》实机引外媒喝彩 多家海外厂商裁员 丨 一周要闻
01要闻回顾  GameSpot称《明末:渊虚之羽》“可能是下一部来自中国的类魂巨作”10月18日凌晨,灵泽科技开发并由505Games发行的国产游戏《明末:渊虚之羽》在Xbox合作伙伴展示会公开全新实机,引发国内广泛关注之外,海外媒体也坐不住了。
超全攻略!夏日避暑游,就来烟台这个宝藏海岛~
好消息!烟台又出圈啦!在最新出炉的“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榜单中烟台凭借舒适气候和丰富资源成功入选成为全国普遍高温下的一股“清流”没有什么比在烟台吹海风、看海景、吃海鲜过凉爽夏天更幸福的事~在烟台众多避暑旅游专项产品线路中“
petgugu宠咕咕进驻武汉线下,打造智能养宠新体验
2025年6月26日,高端智能宠物品牌 petgugu(宠咕咕) 正式进驻武汉核心商圈江宸天街,与宠物生活连锁品牌宠胖胖合作开设线下联合门店。此次落地,标志着 petgugu 在全国线下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也为华中地区的宠物家庭带来了更科技化、系统化
打好国际金融中心“人才牌”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评选启动媒体评审
8月20日,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评选启动媒体评审,来自50家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的财经记者对参选人进行了投票。据悉,本届评选设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年度人物”“沪上金融行业领军人物”“沪上金融行业创新人物”三个奖项,参评者原
果洛州检察院助力供电:刑法视角强化电力设备保护
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提升刑事风险防范能力,加强电力设备保护,8月27日,国网果洛供电公司特邀果洛州检察院检察长助理、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法学博士后、援青干部张庆立作《红线与底线:生活中的刑事风
在家门口为宠物犬注射狂犬疫苗
,"next": },"list": [{ "id": "ECI9I7FS75I60424NOS", "img": "http://pic-bucket.ws.126.net/photo/0424/2019-04-12/ECI9I7FS75I60424NOS.jpg", "timg": "http://pic-bucket.ws.126.net/photo/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