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金价上演“过山车”行情。
7月21日金价强势上涨超1.5%,一举突破3400美元/盎司,创下近五周新高。然而市场风云突变,一周后的7月28日现货黄金大幅下跌,盘中最低触及近三周低点3301.29美元/盎司,3300美元防线危在旦夕。7月29日亚洲早盘,现货黄金窄幅震荡,暂于3315美元/盎司附近。
国际市场的波动迅速传导至消费终端,国内金饰价格也应声回落,等品牌金饰价格再次跌破千元大关。
多重博弈!谁在拉扯金价?
短期金价震荡下行是多重力量角力的结果:美欧达成的贸易协议、中美贸易谈判以及全球央行持续的“购金热”等因素为黄金市场的未来走势蒙上不确定性阴影。
受美欧达成贸易协议取得进展影响,贸易紧张局势得到缓解,避险需求降温。美国和欧盟于7月27日达成框架协议,将征收的商品关税确定为15%,有效避免美欧之间的大规模贸易战,为市场注入更多确定性。此举显著缓解了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提升了风险资产的吸引力,推动美股与美元走强。
中美谈判悬而未决,黄金避险需求获支撑。尽管美欧之间达成的贸易协议提振乐观情绪,但中美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为金价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力量。7月28日,中美高级官员在斯德哥尔摩重启关税会谈,目的是将贸易休战延长90天。然而,美方贸易代表明确预期会谈预计不会有重大突破,谈判重点在于监督和履行现有承诺。中国面临8月12日达成持久关税协议的最后期限。虽然双方在5月和6月达成的初步协议结束了针锋相对的关税战,但长期方案遥遥无期。加上特朗普政府对贸易问题的高压姿态及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市场对中美谈判高度谨慎。中美贸易摩擦的核心问题仍未解决,这种持续的不确定性促使部分投资者仍将黄金视为避险资产,限制了金价的进一步下行。
全球央行“购金热”势头不减。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黄金储备达7390万盎司,连续第八个月净增持。中国央行持续购金并非孤例,多国央行对黄金购买的热情持续高涨,折射出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美元信用弱化及地缘政治风险的深度考量,其影响将渗透至金价走势等多方面。央行持续增持在一定程度上为金价提供重要支撑,然而这并非金价必然上涨的推手,需结合市场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跟风还是布局?黄金投资的攻守之道
金价震荡下行引发投资者关注,现在是入手的好时机吗?
对此,专家强调投资需理性避免盲目跟风。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建议普通投资者应基于自身风险偏好、资产规模及家庭阶段等进行合理配置,考虑长期保值而非短期价差。专业投资者则需在关注黄金市场波动的同时,深研美债实际利率、人民币汇率、全球央行购金态势及市场投资热度等因素,可在股市、债市存在较高不确定性时利用黄金对冲风险,提升投资组合的安全性。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强调“要么早行动、要么不行动,这句话在资产市场上是一条至理名言。无论是对抗通胀也好,还是进行避险投资也好,黄金能够给普通投资人带来可观回报的关键在于长期持有,并且由于黄金不能带来股票、债券和信贷等其他投资工具的利息收入,短期持有黄金的体验不佳,在持有期内有较大概率收益率会偏低。”
(大众新闻记者 胡羽 实习生 魏晨菲 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