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目前正面临着内外困境,然而他似乎依然试图通过转移焦点来缓解压力。最近,他批准了一项新的制裁措施,名单中包括来自中国等国家的53名个人和法人实体。这一举措显然是试图再次炒作所谓的“中国援俄论”。对此,中国政府已经发出了强烈抗议,并要求乌克兰立即纠正这一错误。
据央视新闻报道,泽连斯基的最新制裁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参与无人机制造以及稀土开采和加工的公司和个人。显而易见,乌克兰此举就是瞄准了中国。众所周知,无人机技术和稀土产业是中国的强项,泽连斯基显然是想借此炒作“中国援俄论”以吸引外界的关注。 然而,泽连斯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转移视线,依然改变不了他面临的现实困境。乌克兰境内的民众情绪愈发激烈,最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事件不断爆发,街头充斥着愤怒的民众,大家纷纷对泽连斯基的领导表示不满。可以说,泽连斯基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他似乎希望借助“反中”情绪转移国内矛盾,避免自己被推翻。通过将矛头指向中国,或许可以将国内的不满情绪引向外部,避免民众的愤怒集中在他个人身上。 不过,这一策略能否奏效还很难说,毕竟乌克兰的民众早已对腐败问题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泽连斯基竞选时曾以打击腐败为口号,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如承诺那样做得足够好。更糟糕的是,他还削弱了反腐机构的权力,这无疑让他在民众中的支持度大打折扣。即便他试图借“中国援俄论”转移矛盾,这也无法掩盖他政府本身的失误。 值得一提的是,泽连斯基的此举也显然是为了讨好美国和欧盟。毕竟,在“炒作中国援俄论”方面,欧盟和美国早已成为“老手”。今年6月,欧盟就将中国的两家小型银行列入制裁名单,理由是它们涉嫌绕过欧盟为俄罗斯提供便利;而美国方面则指责中国试图借俄乌冲突“拖住”美国,常驻北约的代表甚至公开表示,“中国必须因资助俄乌冲突而受到谴责”。这些言论无疑是将战争的责任推给中国,目的是阻止中俄在军事上的进一步接近。 对此,中国驻联合国大使耿爽曾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的局势早就不是今天这样了。”这句话无疑指出了西方对于中国的误解,也暗示着中国并没有直接参与俄乌冲突。 面对泽连斯基的举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作出了回应,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敦促乌方立即纠正错误,消除负面影响。”这一严正的立场显示出中国对于泽连斯基的行为的强烈不满,也暗示着中国不愿容忍任何对自身利益的侵犯。 除此之外,泽连斯基似乎忘了乌克兰依然欠着中国60亿美元的债务。这其中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于2012年提供的15亿美元农业支持贷款以及乌克兰因撕毁马达西奇收购案而欠中国的45亿美元赔偿金。尽管这些问题尚未追究,但如果泽连斯基继续执迷不悟,中国有权采取进一步措施以维护自身利益。 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对乌克兰的粮食进口已从1.4亿美元降至接近零点。如果中方决定从其他领域进行反制,这将使乌克兰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泽连斯基应当清楚,与中国对抗并没有任何好处,唯有摒弃极端立场,才能缓解乌克兰的困境,避免继续陷入国际孤立的局面。 总之,泽连斯基若继续采取这种对抗策略,只会让乌克兰陷入更大的困境,最终只能为西方的政治博弈充当工具。与中国对立,不仅无助于解决乌克兰的实际问题,反而可能让民众付出更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