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许多青少年的放松时光
但也是未成年人违法驾驶
引发交通事故的高发期
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典型案例看
未成年人无证驾驶问题仍不容忽视
他们为何会违法上路?一旦发生事故,责任谁来承担?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剖析未成年人无证驾驶的背后风险与法律责任。
违法成因:法律意识淡薄+监管不到位
我国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申领机动车驾驶证须年满18周岁,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不得驾驶机动车。
但在现实中,未成年人无证驾驶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成因包括:
• 法律意识薄弱:对交通规则与法律后果缺乏认知;
• 心理不成熟:受同伴影响、寻求刺激或“炫耀”;
• 家庭疏于监管:家长未妥善保管钥匙,甚至纵容驾驶;
• 抱有侥幸心理:部分青少年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不会被查,同时缺乏对事故后果的认知和警觉。
安全风险:技术不成熟+应急能力不足
未成年人即便能够操控车辆实现基本的行进、转弯、加减速等操作,但他们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对交通法规、通行规则、交通标志标牌等缺乏深入的了解和领悟,极易扰乱通行秩序,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安全风险。
同时,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临危应变经验不足,遇突发意外时无法正确应急处置,同样会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以案说法:无证驾驶后果严重!
案例一
2025年3月23日傍晚,17岁的小橙(化名)在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况下,驾驶无号牌二轮摩托车搭载同学小林(化名,16岁)回家。途中因超速行驶、未保持安全车距,与贾某某驾驶的车辆猛烈相撞。事故造成小橙颈椎爆裂骨折全瘫,经抢救无效死亡;小林右侧胫骨骨折重伤。
交警部门认定,小橙无证驾驶、超速且未佩戴头盔负主责,贾某某超速行驶负次责。因赔偿协商未果,小橙父母及小林父母将贾某某和保险公司诉至法院,索赔共计51万余元。
法院认为,小橙明知未达法定驾驶年龄仍违法上路,自身过错显著,应承担70%事故责任;贾某某超速行驶承担30%责任。经调解达成协议: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赔付18.47万元,贾某另行支付小橙家属19万元;小林获赔交强险1.53万元,剩余2700元医药费由贾某某承担。
案例二
2024年7月25日,某地交警通过视频巡查,发现一辆小轿车在359国道行驶时突然停车,随后主副驾驶位车门打开,分别下来两人迅速交换了座位。让交警感到意外的是,从驾驶位下来的蓝衣男子,身型明显不是成年人。
经查,该车原本是由穿蓝衣的陈某驾驶,可陈某才15岁,根本没有机动车驾驶资格。副驾驶位的男子是车主梁某,与陈某是同村亲戚,因一时“心软”,把车交给陈某驾驶。
此外交警还查明,涉事车辆未按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逾期未检验的违法行为。
最终,陈某因无证驾驶被处罚款1500元(由监护人代缴),梁某则因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驾驶证的人员驾驶、车辆逾期未检、未按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被合并处罚款3600元。
⚠️提醒:未成年人无证驾驶一旦出事,监护人可能面临高额赔偿,甚至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未成年本人也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交警提醒
上述案例中,15岁的小陈无疑是幸运的,得以在潜在危险发生之前被公安交警查获并制止。但16岁的小橙却未能幸免于难,这也对他的家人、同乘人造成了无法磨灭的伤痛。
希望广大家长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未成年人驾驶机动车的危害,切实尽到监护责任,日常要注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升孩子在参与道路交通时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家长们要管好家中各类车辆钥匙,不要让未达法定年龄的孩子驾驶车辆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