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火了!天能控股、永贵股份、鹏飞集团等头部企业扎堆前来布局。7月30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办“中国500强企业航空港区合作交流会”,吸引30余家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500强企业、知名上市公司参会,8个项目在会上正式签约落地。数字背后是河南产业释放的强劲“磁吸效应”,是一个中部省份如何把“诗和远方”变成“金和银两”的生动实践。河南这块“磁铁”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先看物流这盘棋。当马来西亚客商为“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奔忙时,他看到的不仅是榴莲的甜蜜商机,更是一个内陆省份“买全球、卖全球”的雄心。从“空中丝绸之路”到“米”字形高铁,从贾鲁河复航到多式联运枢纽,郑州航空港用“铁公机海”四港联动的组合拳,硬生生在“不靠海、不沿边”的中原腹地,打出了一手“通江达海”的王炸牌。攀华集团的李兴华算过一笔账:水路每吨20元的物流成本,比公路运输直降80%。这可不是小数目,企业过日子,一分一厘都得精打细算。贾鲁河复航箭在弦上,“米”字形高铁网连四方,新郑机场的飞机刚卸下马来西亚榴莲,转眼就端上全国餐桌。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四港联动,把中原腹地变成了全球物流的"十字路口"。以前说“逐水而居”,现在企业得“向枢纽而行”,航空港就是这样的风水宝地。当“郑州制造”48小时可达全国任一省会,这样的区位优势,怎能不让企业期待?
再瞧产业链的能耐。“链式革命”的聚合反应,不是“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种好梧桐引凤凰”。2021年一落地,作为龙头企业入驻,像块磁铁似的,把弗迪电池、佛吉亚座椅这些“小伙伴”全拉来了,100平方公里的汽车城拔地而起。现在这里每50秒下线一辆新能源车,每30秒诞生一颗电池电芯。这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而是一场“引进一个、带来一串、辐射一片”的“链主带链条”的聚链成群效应,让攀华这样的巨头也动了心。在菲律宾市场见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后,这家钢铁巨头果断押注郑州。产业链的“葡萄串效应”在此显现:龙头企业是“藤”,配套企业是“果”,政府则当好“园丁”,精准修剪枝条、施肥灌溉。这种“产业生态圈”的打造思维,远比拼土地、拼政策的传统招商更可持续。
最要紧的是那股子营商环境的热乎气。企业来投资,怕的不是钱少,是心堵。航空港搞“万人助万企”,把“成本洼地”挖得深深的,“效率高地”垫得高高的。全球招商大使带着名片闯世界,不是去吆喝,是去递真心——“你来了,我护着;你发展,我陪着。”有人说这是“现象级招商”,其实不过是种瓜得瓜。“现象级”招商的底层逻辑,拼的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服务海拔”。远东控股的蒋锡培说得实在,“500强不傻,哪儿舒坦往哪儿去”,道出了500强企业集体落子的关键。更值得品味的是那句“成本洼地、效率高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比减免税收更重要;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比土地优惠更珍贵。当别处还在比拼“政策红包”时,河南早已升级到“服务体验”的维度——这恰如榴莲与消费者的关系:价格吸引人尝试,口感才能让人复购。当营商环境暖到心坎里,企业用脚投票,就是最实在的点赞。
500强来了,不是终点是起点。郑州航空港的“磁吸现象”,揭示了一个深层规律:区域竞争已从“单一要素比拼”跃升到“系统生态竞争”。这里赢的不是某个政策、某项资源,而是交通区位、产业协同、营商服务的“组合拳”。它的答案就藏在“四港联动”的交通动脉里,写在“链式招商”的产业密码中,更刻在“向海图强”的开放基因上。当“航空港制造”的标签打上更多高端产品,世界终将发现,中国的经济地理版图上,一个新的增长极正在中原大地强势隆起。(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邓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