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的不寻常访客:一直“打嗝”的年轻男人——透析患者顽固性呃逆的病因与诊疗全解析
一位年轻男性患者因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来到血透室,但此次就诊时频繁出现持续性打嗝(医学称“呃逆”),甚至影响正常呼吸和透析进程。这种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病理机制。
30岁的尿毒症患者李先生(化名)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时,突然出现无法控制的持续性打嗝,频率高达每分钟20次,持续超过24小时。这种看似普通的症状,在血透患者中却可能暗藏严重的健康隐患……
正常人的呃逆一般几分钟或至多个把小时就自行停止了,如果呃逆持续很长时间一直不好(比如超过 48 小时,甚至超过 1 个月),就可能是疾病的表现了,比如甲状腺、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疾病等。结合临床研究与文献报道,本文将深入分析其潜在病因、诊疗方案及护理对策。
“打嗝”也分好几种:一种为短促而有规律的“嗝、嗝”,伴有难以控制的上半身抖动和耸肩,可以发作达数分钟甚至数小时而难以停止,即为“呃逆”;另一种为较为悠长的“嗝…”,伴有气体上窜感,多数为单个,或不规律的数个,其发作可以控制,此为“嗳气”,俗称为“打饱嗝”。
尿毒症患者因肾功能衰竭,体内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蓄积,可直接刺激膈神经或迷走神经,导致膈肌痉挛。此外,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和酸碱失衡是透析患者呃逆的常见诱因。研究显示,约30%的透析患者因电解质异常出现顽固性呃逆。
尿毒症患者常合并胃排空延迟、胃食管反流等胃肠道疾病,气体或胃酸反流刺激膈肌。此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加剧呃逆。
罕见但需警惕的是,持续呃逆可能是脑干病变(如脑卒中、脑肿瘤)的早期信号,尤其当伴随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时。
对于一过性的呃逆,可以先物理治疗,包括冰水含咽部、Valsalva 动作、刺激呕吐、纸袋呼吸等;如果无效再考虑药物治疗。
调整透析方案:降低超滤速率、使用恒温透析液(37°C),或改用高通量透析器减少毒素蓄积。
物理干预:屏气法、Valsalva动作(闭气后用力呼气)刺激迷走神经。深呼吸法:在进食时可以暂停进食,做几次深呼吸,往往短时间内能止住呃逆。指压法:用双手拇指按压眶上神经处(眉弓下的上眼眶,从眉毛内侧向外1/3处),交替旋转2~4分钟,同时有节奏地屏气。吹气法:用一纸袋或皮囊对口反复呼吸。
按穴法和按压法:呃逆频繁时,可用手指压迫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指甲根部桡侧面,距指甲缘约0.6cm。压迫时要用一定的力量,以有明显的酸痛感为宜。按压法是将竹筷的细端包上棉花,放入口中,按压硬腭和软腭交界稍后面正中线处,一般1分钟左右就能有效控制住呃逆。棉签摩鼻,取一根消毒棉签,软端放入鼻腔内轻轻按摩,刺激至打喷嚏,喷出即停。
一线药物:巴氯芬(GABA受体激动剂):5-10 mg口服,通过抑制脊髓反射缓解呃逆。加巴喷丁(抗惊厥药):100-300 mg透析后服用,对神经性呃逆有效。
二线药物:甲氧氯普胺(促胃动力)、氯丙嗪(抗精神病药),需警惕低血压等副作用。

若药物无效,可考虑膈神经阻滞术或外科手术(如膈肌折叠术),但需严格评估风险。
透析患者顽固性呃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结合个体化评估制定诊疗方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新型药物(如κ-阿片受体激动剂)及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对于护理团队而言,整合多学科资源、强化患者教育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本文分析基于尿毒症并发症管理指南及近年临床研究,具体措施需在医生指导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