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法治报
勇攀高峰,最吃劲的是登顶时刻;接力奔跑,最关键的是冲刺一搏。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下半年的冲刺攻坚意义非凡。省司法厅党委提出,“十五五”期间,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整体工作要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管理类指标达到沪苏浙水平、服务类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省司法厅党委扩大会暨司法行政重点工作推进会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要继续以“干”的劲头收好官,“实”的作风尽好责,“早”的主动谋好篇。
紧扣“党委政府关注点”,为创新发展“解绊”、为市场运行“立规”、为市场主体“护航”。多做“加法”,多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立法,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廓清赛道、划定边界,变“事后灭火”为“前瞻设防”。善做“减法”,在如何为企业减负增效上发力,在整合检查事项、减少检查频次、减免处罚金额上出硬招,让执法监督从“企业痛点”变为“法治亮点”。
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尺。开展“守护法治乡村 共建和谐家园”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乡村治理“田间有法、人心有德”,普法宣传要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模式,运用鲜活案例、身边故事,将法言法语转化为民言民语。
着眼“干警职工关心事”,为基层松绑赋能,为干警“强身健体”。坚持从优待警各项措施,关注长期高负荷工作、身处高风险岗位干警的精神状态,及时干预和关怀。认真落实民警依法履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保护民警执法执勤合法权益。
多结法治领域改革创新硕果,推动形成更多具有安徽味、时代味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成效;用好总结评估前瞻研究结果,在终期评估全省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基础上,尽快形成法治安徽建设规划(2026-2030年)送审稿。继续在建言献策方面上高度,吃透“上情”“下情”和“外情”,不断强化以文辅政、参谋助手作用。
持续攻坚克难抓改革,继续做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实体化运行起步破题、“综合查一次”改革深化、“无证明城市”固化提升“三篇文章”。持续惠企利民优作风,一体推进专项行动问题纠治、学习教育集中整治、访企入村类案整改,真正以“作风之变”促“发展之变”。加快“智慧法治”信息化体系建设,以技术革命性突破提升司法行政现代化能级。
扎实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巩固提升等行动,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强化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合同项目监管。优化提升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服务质效,引导法律服务行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在更大范围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强化涉外法治建设省域统筹,充分发挥安徽(合肥)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作用。
高质量完成年度立法计划,重点做好《安徽省政府立法审查办法》立法工作,完善立法审查机制,压实起草、审查等各方责任。
巩固拓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成果,推深做实行政案件“以案说法”“以案促治”。
持续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功能,加大案件调解和解力度。持续推进以案促治,提高执法规范意识和水平。做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宣传贯彻,推动组建省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
发挥全省合法性审查智能辅助系统使用效能,优化合法性审查流程,加大对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的指导力度。
深入推进“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持续做好重点人群管理,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