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一直在梦里,在郦道元清丽的文字里,在杜甫深沉的诗行里,在李白一日千里的潇洒里。或许,山水比文字更让人着迷,一种对三峡的念想攫住了我的心。乘一叶扁舟,穿越于碧水青山之间,或许是另一种生命的体验。
站在三峡起始点,向西观望。碧水如绸缎般向西飘去,两边青色的山峦相对耸立,一艘红色邮轮正从上游缓缓驶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也来”的意境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只是,扁舟换成了邮轮。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绿树掩映,灰色的瓦,白色的墙,飞檐翘角的亭台,西陵峡如画卷一样缱绻旖旎。
在三斗坪码头登船。船不是扁舟,是可以承载数百人的三层轮船。沿着航道,轮船缓缓前行,穿过数座大桥,经过双线五道船闸,来到升船机前。黄色的闸门缓缓打开,船进入承船厢,闸门又慢慢关闭。升船机高达190多米,船入其中,如同进入钢铁水泥筑成的深谷。两边水泥墙壁上固定着齿轮齿条、钢铁绳索。一切准备就绪,轮船开始缓缓上升。
这是超级电梯,乘客是千吨轮船和几百名游客。

人们聚在甲板上,举着手机,拍摄着,惊叹着,欢呼着。突然间,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而且,愈来愈密,但是,雨没有吓退游客。轮船继续上升,游客继续拍摄。所幸,三五分钟后,雨就停了。
轮船继续上升,船上却没有什么颠簸,甚至没有一点晃动的感觉。据说,立个硬币也不会倒下。似乎经过漫长的等待,轮船上升到170多米的地方,可以看见三峡大坝里的莹莹碧水。
闸门打开,水迅速注满承船厢,船缓缓驶入三峡大坝。我穿过船舱,来到船尾甲板,闸门正缓缓落下。大坝里面,水面浩渺,波光闪烁,碧水微澜,山峰如黛。
人们惊叹着,感叹这人间奇迹。把数千吨的轮船和游客,从65米的水面垂直送到175米的水面上,只用了10多分钟,这是中国超级电梯的威力,是大国重器的威力。三峡大坝,三峡升船机,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中国人的智慧和意志。这一刻,中国的强大和坚韧更加具象化。
修建三峡大坝,打造升船机,其间的艰难自不必多言,亦可想而知。调查,论证,讨论,研究,修建,每一项都异常艰难。但在困难面前,在挫折面前,三峡人不断探索,甚至推倒重来,最终完成这震撼世人的奇观奇迹。
高峡出平湖,险滩没有了,礁石在一百多米的水下,三峡大坝,让险峻三峡、生死三峡变成一片坦途。从此,幽幽绿水,轻轻波痕,一路浪静风平。

夜幕降临,灯光闪烁。在太平溪码头,我们换乘,转到三国皇家邮轮,红色船体,黄色阙楼,彰显出历史的厚重。
屈原的秭归过去了,西陵峡过去了。邮轮安静地行驶在江面上,两岸青山,在夜里,显得黑魆魆的,光柱打在对面山上,一晃而过。三峡很安静,轮船划动水面的声音也低低的,一切像在梦中一样,在船里安睡,如同在家里的床上一样,平静安宁。
不知何时下起雨来,雨落在水中,也没有声息。夜半醒来,扶窗观望,江面依然幽寂,青山依旧肃穆,只有雨滴轻轻融入江水。
清晨,在音乐声中醒来。雨已经停了,邮轮已到了巫峡,停靠在神女溪码头,等待我们去乘画舫游览神女溪。

神女溪名曰溪,却并不像北方的溪水那么小。在北方人眼里,溪,是小小的河,是淙淙的流水,在草木之间,蜿蜒流淌。而神女溪,水面宽阔,水流更缓,没有声响,几乎没有流动的痕迹和感觉,只有画舫划过,才有一些波痕。
画舫是开放式的,红色船体,黄色覆顶,虽无雕花画饰,却也有些江南的韵味。导游是一位三峡姑娘,穿着民族服装,绿荷一样的衣服,绿荷一样的女子,声音甜甜的,脆脆的,笑声像银铃一样。人们常用银铃形容女子的笑声,此时,我才真切感受到什么是银铃般的笑声。
因为夜间下过雨,云雾缭绕,山在云中,云在山头。一团一团的白色雾气在山头浮动,飘逸,险峻峭拔的山峰显得更加温柔,秀美,似遮着面纱的女子。这恰是到了好处,让我们领略巫山云雾的妙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想起元稹的诗句,我愈觉夜雨的及时。

神女溪峡口,正对着神女峰。雄伟峭拔的山峰上,一处石柱挺立,远远望去,像一个女子亭亭而立。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关于神女峰,还有一个说法。传说,一对夫妻住在山上,丈夫出去打渔谋生,久久未归,女子站在峰头,天天等候,一等千年,化成了石头,人们就把它称为望夫石。神女峰,也就成了坚贞爱情的象征。而此时,我分明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女子的苦难。舒婷还因此写了一首诗——《神女峰》,感叹“与其伫立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记载,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和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经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帮助百姓永祈丰年,行船平安,就站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这个故事,女性的伟大正在这里,不是等待,不是祈祷,更不是乞求,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美好生活。或许,因为这个故事才能支撑一个女子走遍天下的勃勃雄心。
巫峡是三峡上最长的一段,以幽深秀丽著称,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美的一段。巫山十二峰,峰峰挺拔,雄伟、奇崛、险峻、秀丽。船行峡中,如在画廊,一帧帧山水画,在眼前反复铺排渲染。青色的山,碧绿的水,白色的雾气,唯一缺少的就是湛蓝的天空。

中午时分,船到瞿塘峡峡口——夔门。天空又落起雨来,我们撑着伞来到五楼甲板上。
导游问谁有十元钱纸币,第五套人民币十元纸币背面图案就是夔门。游客纷纷寻找。现在在身上找出纸币很不容易,大家都习惯了手机支付。我记得包里有几张旧纸币,忙打开包寻找,找出一张十元纸币,背面的图案与眼前的景象完全一致。
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百米,形如门户,名曰夔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红色大字。左边是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尖尖的山嘴像一个大蟠桃;右边是白盐山,不论天气阴晴变化,总有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瞿塘峡虽短,却能“镇渝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古人形容瞿塘峡说,“风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是最恰当不过了。

出夔门,就看到白帝城,山崖上的白色大字极为醒目。
白帝城原是长江边上一座岛屿,三面临水,一面与奉节县城相连。三峡大坝蓄水后,水位提升,白帝城便成为四面环水的孤岛,一座风雨廊桥连接起白帝城和奉节县城。
舍船登城,穿过风雨廊桥,迎面遇到诸葛亮的巨型雕像。手持羽扇,眼望峡口,诸葛亮仿佛已在此守护千年。自公孙述称白帝,建山城,白帝城就是一座军事要塞,城连城,城套城,城压城,城中城,具有鲜明的军事保垒特征。刘备兵败夷陵,退居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明主良臣,成就一段千古佳话,这座城就更成为一座文化之城。文人墨客途经此地,往往留诗于壁,这些诗句更加润泽和丰富了这座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遇赦放归的李白是何等的欣喜轻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晚年的杜甫漂泊流落,三峡的滚滚波浪也带不走他沉重的愁思。李白的喜,与杜甫的悲,是诗人彼时彼景的生命体验,也是人类的共同情感。
白帝跃马,刘备托孤,沧桑千年,白帝城在历史长河中日益丰润。
江水滔滔,日月流转,逝去的是光阴,带走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那些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吟诵不断的诗句,欣赏不尽的山水风景。
三峡仍在,山水仍在,而我却要离去。回望长江碧水,挥手作别三峡奇峰,雨潇潇,雾霭霭,楚天空阔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