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北京对台工作》
2025年第3期


很荣幸第二次参加媒体人峰会,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大陆社群媒体对台湾的影响。
如今社群媒体在台湾的普及率极高,几乎改变了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而大陆媒体在其中覆盖比例也非常高。据统计,去年台湾18岁以上使用大陆社群媒体的用户达到565万,约占台湾人口的四分之一。另外Digital Taiwan的统计显示,TikTok在台湾的月使用率已超过YouTube、Facebook和Instagram。现在Facebook几乎只剩一些老人家使用,年轻人大多已离开。在Instagram上原本很多个人介绍内容,现在也被Reels平台(Instagram的短视频应用)占据,里面几乎都是TikTok和小红书的内容。YouTube shop的平均观看率只有38%,而TikTok达到105%,且很多人会重复观看。
在台湾,Z世代最喜欢的社群平台中抖音已成为第一名,用户年龄层主要在15岁到30岁左右,其中10岁到19岁占比最高,18岁到24岁是使用最多的族群,短影音内容深受喜爱。我虽然年纪较大,但也常上TikTok和小红书搜寻资讯。比如有个古琴社团请我谈古琴与禅的对话,我在上面找到很多关于苏东坡与禅、苏东坡与古琴以及嵇康与《广陵散》的故事,这些平台上中华文化资讯非常丰富。虽然年轻人使用这些平台时信息可能较零碎,但只要加以整理,就能形成完整系统的内容。台湾中学生使用TikTok的比例约60%,小学生约40%,这个影响不容忽视。民进党执政约20年,曾让台湾部分人有“天然独”倾向,但下一个世代受TikTok影响,可能不用十年,五年左右就会转变,所以对于文化问题我并不担心。
Z世代常把这些平台当作搜索引擎,在台湾常用的Google或YouTube入口网站搜寻时,也会出现很多TikTok和小红书的资讯。越来越多企业在TikTok上创作短影音,约四分之一的企业主利用TikTok网红推销产品,政治界尤其是民进党也大量运用网红。短影音广告效益越来越高,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小红书已取代Instagram成为年轻女性分享生活购物心得及旅游经验的主要平台,上面关于大陆旅游景点、寺庙、建筑等的整理精简好看,还配有语音。政治评论对中老年人影响较大,比如印巴冲突中,在TikTok和小红书上有很多大陆自媒体的评论,他们的内容被台湾政治界及时引用。
短影音非常有魔力,除了资讯还有戏剧、美食等内容,像吴半宝在台湾就很红。知识性内容如“剑桥梦书”介绍AI与佛学结合的内容,在知识层也有很大影响力。还有人用美国人的口气嘲讽相关事件,在台湾LINE上疯传。《金融时报》曾有调查报告称抖音是否让台湾年轻人更“亲陆”,虽然年轻人对“台湾主体认同”曾经较强,但最近民调显示这种认同在减弱。他们虽不支持统一,但也不支持“台独”,对两岸立场开始转变。不过《金融时报》意图警示抖音可能成为“认知作战工具”,我认为这种影响是短暂的,不必过于担心。
在文化方面,短影音对台湾年轻人的消费、创意影响很大,他们会利用TikTok和小红书做创意,也会通过淘宝等平台购物。经济上,网红操作经营策略、促销和品牌策略也受其影响。第三次中西文化大融合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持续到现在,媒体扮演着先行者角色。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冲击,需要与新媒体互动。我在《中国时报》主笔室负责言论部分,遇到的最大困境是写作群年纪偏大,而年轻人的稿子写不长且系统性不强。我们尝试让老人家做短视频讲论著,但效果不佳。因为内容不生动,年轻人不爱看,这是传统媒体融入新媒体的难点,希望能借鉴大陆经验。
对于“去中国化”我认为不足为虑,它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小泡沫,无法阻挡中华文化的巨流。不用汉语和汉字根本无法传承文化,所以不必担心。
(作者系《中国时报》总主笔,本文为作者在第六届两岸媒体人峰会之“青年媒体人对话——Z世代视角下的两岸叙事创新”分论坛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