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黄峥的人生像开了挂,农村出身、白手起家,年纪轻轻就成了首富,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黄峥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其实还离不开三个人。
第一个,是网易创始人丁磊。2001年的一天,还在浙大学计算机的黄峥收到了一条改变命运的MSN消息。网易创始人丁磊因为一个技术问题,主动联系了这个在论坛上发表见解的年轻人。此时的黄峥不会想到,这将是他遇见的第一位人生导师。

(丁磊)
后来,在丁磊的介绍下,去美国留学的黄峥又认识了第二位导师,段永平。黄峥后来在文章中提过,自己在微软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听从段永平的建议去谷歌工作了几年。这个建议不仅让黄峥亲历了谷歌上市,获得人生第一桶金,更学到了硅谷最前沿的互联网思维。

(段永平与黄峥)
2006年,高价拍下“巴菲特午餐”的段永平,又带着仅仅26岁的黄峥见到了巴菲特。在与投资之神的对话中,黄峥领悟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这次会面补全了他商业思维的最后一块拼图,让他明白,任何复杂的商业模式,最终都要回归常识的检验。

(黄峥与巴菲特)
回了国的黄峥,在三位人生导师教给他的经验下,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最终成功创办拼多多。
现在回看黄峥的创业之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三位人生导师对黄峥的影响。
首先是丁磊带来的对技术价值的尊重,一位刚刚在纳斯达克敲过钟的互联网大牛,愿意主动找一位在校大学生请教,这背后是对技术最极致的重视。这样的认知也影响了黄峥后来的创业理念——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算法驱动的高效匹配。
其次是段永平带来的“做正确的事”。黄峥曾说,“在我的天使投资人里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段永平,他不停在教育我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把事情做正确。”这种思维让黄峥用最朴素的方式理解了创业的本质,最终演变成拼多多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最后是巴菲特带来的简单和常识的力量。正如黄峥自己后来理解的,“对一件事做判断时,你需要了解背景和事实。”在段永平带领下实地考察了制造业与零售业的黄峥,正是在“常识”的促使下,将拼多多的战略定位在“五环外”,从而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商业版图。
三位导师的言传身教,就这样在黄峥的创业历程中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丁磊的技术信仰+段永平的本分经营+巴菲特的常识视角,共同熔铸成拼多多独特的商业基因,也让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黄峥,成为了新的巨人。
我们谈论创业的时候,总是习惯强调创业者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但其实,导师的帮助同样不可或缺。他们不是简单的资源提供者,更是认知的塑造者。
就像黄峥在创业的关键时期,可以依靠导师的指点绕过坎坷,找到最正确的那条路,导师就像商业道路上的灯塔,能帮助创业者避开暗礁,从而找到那条正确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