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在学规模已于2023年达峰,招生人数或亦达峰。
《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小学招生1616.63万人,比上年减少261.25万人。
由于毕业生人数大于招生人数,2024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虽仍保持在1.06亿人的高位,但比上年减少约216万人。
小学适龄人口减少,同样面临学校撤并。2024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3.63万所,另有不计校数小学教学点5.22万个,分别比上年减少7200所、1.38万个。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学校数量减少,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现象确实存在。但城镇化、少子化是不断发展的进程与趋势,不能成为乡村学校撤并的充分理由。乡村是否有学校,与乡村是否有村民以及乡村能否振兴是同一个问题。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中央政策精神是明确的,即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小学阶段教育共有班数274.05万个,比上年减少9.5万个;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1.76万个,比上年增加3500个,增长25%,而2023年仅比2022年增加296个;66人以上的超大班538个,比上年增加45%,而2023年比2022年减少3个。
初中学校的大班额也在增加。《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初中共有班数116.34万个,比上年增加2.36万个,但是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10459个,比上年增加69%,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374个,比上年增加97%。
“城镇学校广泛存在大班额和巨型学校。这种现象说明当地教育均衡措施不到位,不可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储朝晖表示。
6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将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如果学校间差距越大,那么撤并的驱动力就越强。县域内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到位,就自然逐渐消解撤并乡村学校的动力。就此而言,切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是解决乡村学校撤并问题的良方。”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能否走出乡村学校小而美、小而优的路径,是证明乡村小规模学校是否有保留价值的关键。
储朝晖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其实并不难,政府需要做的是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打破现行组织和制度壁垒,选派有资质的“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志愿者,去乡村建立新的学校运营模式,并让小规模学校形成专业资源共享的联盟,形成教学和育人共同体,联盟内部教师和课程资源的流动。
“解决了乡村师资配套、教研开展、教师提升和学生发展的难题,就能一步步走向越来越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