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刘功虎
四海青年近悦远来,各方人才“于斯为盛”,这些都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城市留人聚才,需要积极进取,主动作为。
留人先留心。留人既要注重给予平台、提供环境,也要注重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具体而日常的生活需求。吃住行等服务,看起来琐细,有时却成为决定青年人去留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武汉建设人才公寓,打造人才创业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交通优惠等举措,正是着眼于此。主动服务年轻人的“一日三餐”“一家老小”等需求,还有大量工作可以做,以消除青年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武汉扎根发展。
需要将心比心。比如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小张来武汉求职,入住驿站办手续,瞥见大屏上滚动的就业岗位需求信息,据此就找着了自己心仪的工作。毕业于东北大学的女生小郝,因台风延阻半夜落地,却不料“人才管家”一直等着她,接上了她……不拼重金拼用心,“过客”转眼变“归人”。
留人留心需要多想一步,超前谋划、靠前服务。比如办人才公寓,不单单房间够、设施全就满足了,物业管理、生活照应也当时时走心,随时改进质量提升水平。“公寓”也可以再提升,整合人力、创意、产业等资源,培育大型综合的人才社区,吸引服务更多人。硬件不是终点,用心没有止境。
留人办法千万条,条条离不了细节。朝着年轻人最直接、最关切的需求用力,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尽可能靠近、贴近,走心、暖心,服务越细致越好,使年轻人时时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度。年轻人从琐事奔波中省下来的分分秒秒,都可能转化为创新创造的灵感瞬间,转化为对城市的认同眷恋。
【编辑:符樱】